沉浸式体验丨影视IP与大空间VR的融合创新现状研判与路径更新建议
转自 | 沉浸城市
编
者
按
大空间VR(Large-scale VR)是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型娱乐体验,通常需要较大的物理空间来实现高度互动性和沉浸感。这种技术通过结合高端头戴式显示器、体感传感器和精确的空间定位系统,支持多人同时参与体验,为用户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虚拟世界的大门。
在流量转化存量的时代,影视IP产业链条的突破性拓展在与大空间VR的融合中得到了实践,《苍兰诀》《唐朝诡事录》等优秀影视剧集在IP版权方、大空间VR制作方、地方文旅的强强联合下,吸引大批IP粉丝与普通游客,在数实融合的虚拟幻境中畅游,体验沉浸式角色扮演,与NPC进行自由互动,在大空间中尽情成为“画中人”,游“画中园”,行“画中事”。“影视IP+大空间VR”的创新模式是沉浸式文旅跨产业融合的大胆尝试,也是一次成功的融合试验,其证明沉浸式文旅与影视产业可以通过科技桥梁有机复合,成为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的行业标杆。
INTRODUCTION
摘 · 要
大空间VR是目前沉浸式文旅领域火热的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新模式,此前,大空间VR与影视IP实现双向赋能,如《苍兰诀》《风起洛阳》等电视剧集通过打造数实融合的线下体验大空间,让观众流连忘返。在“影视IP+大空间VR”融合的热现象下,更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冷思考。
一 · “影视IP+大空间VR”热案例赏析
(一)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
《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是由爱奇艺裂镜工作室自研,基于爱奇艺原创IP内容、IP开发体系和技术研发能力打造的VR体验项目。正是基于《风起洛阳》剧集,从世界观、布景到人物角色都与剧集关联,同时利用VR技术和实景空间重新设计叙事与互动的沉浸体验,不仅书迷、剧迷有惊喜,完成度上即使是对剧集剧情不太了解的游客来说,同样可以无门槛地享受这一IP带来的乐趣。数据显示,自4月正式运营以来,《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已经吸引了超5000人次“打卡”。
(图片:《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宣传片选截丨来源:网络公开)
和市场上常见的线下VR体验相比,《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的差异一目了然:不要求玩家站在指定位置,而是一种头显内容与实地布置共同作用的拟真体验,结合了主题乐园观景过山车与真人密室探索的特点——既有乘坐载具、模拟高速移动和失重的段落,也有需要玩家自己行走、摸索的场景。工作人员与数字NPC则会帮助玩家完成不同形式体验之间的过渡,确保玩家们都能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体验。
(图片:《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宣传片选截丨来源:网络公开)
(二)《苍兰诀》全感VR
《苍兰诀》全感VR项目,由上海机遇时空与爱奇艺联合投资开发运营,同时配合沉浸互动剧场、AI剧情摄影馆、数字艺术馆、国潮文化街区等模块,组成时尚潮流智慧旅游沉浸式生活娱乐体验空间。《苍兰诀》全感VR,包括两个重点体验部分:实景演绎部分体验时长20分钟;VR全感部分体验时长40分钟。依托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体系+数实融合场景化产品体系实现项目内容的快速迭代和可持续发展。
(图片:《苍兰诀》全感VR现场丨来源:网络公开)
《苍兰诀》全感VR的冒险始于一场精心设计的实景互动。首个任务是寻找故事线索碎片,用以换取进入皮影戏楼的门票。在虚拟体验部分,使用了全球领先的VR全感技术、高度拟真的三维建模技术,以及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AIGC),构建出生动逼真的唯美仙界、冰寒雪域、神秘宫殿等奇幻场景,全面调动玩家的五感六觉,让玩家在实景空间充分代入剧情,在虚实结合中让玩家的仙界之旅更显惊险刺激。虽然视觉的盛宴构筑于虚拟之境,但五官六觉的真实触感让人难辨虚实。
(图片:《苍兰诀》全感VR内容丨来源:网络公开)
(三)《鱿鱼游戏》
今年9月Sandbox与Netflix 合作将热门韩剧《鱿鱼游戏》也入局VR体验,并且仅在上线后两个月的时间就创收了456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3235 万元」,打破了Sandbox VR的新纪录。与连续剧不同的是,《鱿鱼游戏》VR虽然在部分游戏关卡设定上模仿了连续剧的想法,但整体上改动较多,更加注重游戏乐趣而弱化「赌博」成分,关卡设计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更加友好。比如,VR游戏中的一关类似于原剧中的123木头人,也是大多数人的童年游戏,一个人背靠大家,所有人悄悄靠近。只是原剧中由机器人扮演数数的人,VR版的游戏也是如此。
(图片:《鱿鱼游戏》VR游戏丨来源:网络公开)
VR与IP的高契合度、强话题性、「模糊现实」概念以及多人体验的游戏性更令人着迷,能让更多玩家身临其境体验类似玩法和内容。VR大空间有着无限大的应用潜力,而疫情结束后涌起的“报复性社交”的影响也造就了《鱿鱼游戏》线下VR版的成功。
(图片:《鱿鱼游戏》VR游戏海报丨来源:网络公开)
二 · “影视IP+大空间VR”:
沉浸式文旅与影视产业的双向赋能
(一)利用IP效应,拓展营销路径
大热影视IP在播出期间累积大量粉丝受众,在其转化为大空间VR项目后,自带的粉丝流量将形成一定IP效应,作为自传播节点的粉丝群体会成为游戏的第一波“自来水”,这是一般线下VR大空间所不具备的营销路径,也是大空间VR撬动流量市场的成功密码。同时影视产业与沉浸式文旅的结合是一次跨产业的平台共建、内容共创的尝试,通过影视内容分发平台、版权方等齐力宣发,能够为大空间VR提供崭新的露出机会与消费者触达。
(二)故事化VR体验,
实现题材新突围
以影视IP为内容,故事化VR体验,能够区别于一般大空间VR体验,实现题材的突破创新。目前国内大空间VR项目有41%以“华夏文化”为主题,而以影视IP为主题的仅占6%。相比起一般无故事情节、情景观赏类的大空间VR项目,影视IP+大空间VR的优势就在于,其创作之初就带有完整故事情节,能够选取剧集中的名场面、名情节、高人气角色进行改编,同时依托对剧集场景的复刻,能够让受众更快沉浸到沉浸体验当中,将自己融入角色。
(图片:大空间VR题材分布比例|来源:VR陀螺)
(三)高坪效场景营造,
小成本也能有大商机
相较于影视IP+主题公园性质的文旅融合,影视IP+大空间VR的模式更能够以较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更大的口碑与收益。VR头显设备为体验者创造出一片超越时间、空间的虚幻梦境,体验者能够拥有更大的行动想象空间,同时也省去园区游览的时间精力就能不间断获得高沉浸感的互动体验。而对于大空间VR运营方来说,合理的互动装置点位设置,结合巧妙的空间动线安排以及实体搭载模型,能够更高效利用场地空间,同时也为影视IP周边开发提供了一个少成本大收益且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图片:《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来源:网络公开)
三 · “头一热”还是“新蓝海”?
关于沉浸影视体验的冷思考
影视IP+大空间VR的模式创新是一次沉浸影视体验的先锋尝试,如今的向好态势必然会吸引更多内容平台投资入局,而在探索蓝海的道路上,我们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思考目前沉浸影视体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更新的方法。
(一)抓住“粉丝经济”,
复刻融入剧集名场面
影视IP的粉丝效应是第一批流量收益的关键,如何“迎合”IP粉丝们的体验需求,快速形成IP圈层内部高口碑,是影视IP+大空间VR项目要想崭露锋芒前就要打磨好的利刃。通过主要人气角色、主要剧情场景、线索物的三维建模,剧集特质的光影打造,为消费者营造似真似幻的或是修仙奇境,或是硝烟战场抑或是古时盛会的沉浸影视体验,让他们成为塑造故事中的一分子,让粉丝的参与感得到满足,才能够不辜负其为IP而来的希冀。
(二)降低受众准入门槛,
低壁垒“圈粉”普通用户
对于影视IP+大空间VR项目来说,如何将“流量”转化成“存量”是出于项目长期运营与迭代更新的必要命题,而此类项目对于未接触过该IP的VR爱好者来说,更要降低受众的准入门槛,降低情节设定的壁垒,在保证主要目标受众情节体验充实的同时,多以视觉奇观与创新的互动模式抓住普通用户的心。
(三)多题材模式试验,
拓展用户年龄圈层
《苍兰诀》《风起洛阳》等影视IP+VR的成功也给有此类影视IP文旅开发计划的影视公司一剂强心剂,目前的沉浸影视体验多围绕古装、科幻剧集,吸引的也多是一般剧集粉丝,而编者认为此模式更值得向各年龄段拓展,比如开发儿童影视的VR空间体验项目,让亲子游也能跟影视相结合,再比如以主旋律影视为题材,让红色电视剧发烧友也能体验抗战时期保家卫国的战场激昂等等,才能让影视产业链与沉浸式文旅地融合在深度与广度上有更大的进步。
(四)关注“沉浸感”营造,
增强体验自由度
影视IP在与大空间VR的融合过程中,不仅仅要关注VR内容与空间体验,更要竭力塑造整体的空间沉浸感,在非VR体验区也要打造符合影视IP特质的空间环境,比如古风长廊、仙侠云雾等的声光电环境内容,让观众从进入项目场域内就能够沉浸在角色与IP内容中。在VR体验中,更要进一步放大观众自由度,减少剧情动线对观众的束缚,让观众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有自由探索的机会。在观众摘下VR眼镜后,更不能让梦境“戛然而止”,更应该通过NPC互动沉浸式复盘游戏过程,持续的感官、精神填充才能抓住消费者。
编
者
后
记
影视IP+大空间VR模式已经成为沉浸式文旅陈阳冉冉升起的火热新星,成功的案例塑造也证实此模式具有很大市场前景与开发空间,这是一次影视产业链的创新延伸,也是沉浸式文旅产业跨产业合作的大胆尝试。营销方式的拓展、内容产品的体裁创新、高坪效的空间利用是二者的融合优势,同时从抓住流量到转化存量再到自我迭代拓展是影视IP+大空间VR项目能够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进路。
本文来自新知号自媒体,不代表商业新知观点和立场。若有侵权嫌疑,请联系商业新知平台管理员。联系方式:system@shangyexinzhi.com